公司总机:0755-83549661
产品热线:400-0755-403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总机:
    0755-8354-9661

  • 产品热线:
    400-0755-403

  • 邮箱:
    info@e-zheng.com

  •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67区隆昌路8号飞扬科技创新园A栋510

    MORE+
第七届制药工艺论坛 2021-10-28

【会议背景】

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结构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成为常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更有临床优势的抗肿瘤新药才有可能获批。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巨大压力,“回归初心、回归理性”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制药工艺论坛连续举办多年,本次会议继续围绕药品制造领域的各种关键技术难题,本着“一线一流,着重实践”原则,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入探讨,旨在通过总结提炼医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实效、可推广的实践案例,为降本、提质、增效拓展新思路、开辟新方法,持续推动卓越制造。

深圳市一正科技有限公司将会参加本次论坛,诚邀大家前来交流与探讨。


【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11月6-7日

地点:招商银行上海大厦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1088号(招商银行上海大厦北塔)


【会议内容

会议主题一

围绕制药全过程产业链和多学科交叉协同应用为着眼点进行全方位探讨,包括路线设计、选择和改进,催化技术,工艺条件优化,分离纯化技术,化学工程与装备,药物晶体工程,高端制剂,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安全生产,智能制造等。

会议主题二

本着“家有良田万亩,也需资本经营”的理念,本次会议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合作,进行“产学研银融合,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专场研讨。


【会议日程】









【嘉宾介绍】

冯小明 院士

报告主题: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催化不对称反应

专家简介:

主要从事手性合成方法学及应用研究,研发出一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优势手性配体”——具有柔性烷基链接的C2对称的双氮氧酰胺配体(冯氏双氮氧配体)。该类配体合成简单,结构易调,可与20多种稀圡、主族或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包括多类新反应在内的五十余类不对称催化反应,如第一例不对称催化α-取代重氮酯与醛的反应(被国外专著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 这一反应纠正了美国通用“有机化学”教材中曾指出“不能制备手性中心位于两个羰基之间光学活性β-酮酸酯”的片面结论。


陈荣业 教授

报告题目: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

专家简介:

陈荣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多家企业技术顾问。

自1982年1月起,先后在辽宁省化工研究院、大连绿源药业有限公司、大连联化化学有限公司就职。一直从事有机合成、医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一直从事有机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开发;一直从事有机合成工艺优化理论的研究与培训。

先后著有:《有机合成工艺优化》(2006)、《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2008)、《21世纪新药合成》(2010)、《实用有机分离过程》(2015)、《有机反应机理解析与应用》(2017)等学术专著。


张彦涛  博士

报告题目:绿色化学与制药科技的挑战和机遇

专家简介:

张彦涛博士是泰励生物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和总经理。他1982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第二届CGP奖学金,于1983年赴美国普度大学,从事合成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其间研究成果直接贡献于导师Ei-ichi Negishi 教授201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曾任礼来制药 (Eli Lilly) 总部研发小分子设计与发展部门首席科学家,礼来中国研发中心的创始董事总经理,及礼来全球合作研发亚太区副总裁。

泰励生物科技于2018年成立于上海张江药谷,是一个高效的小分子新药创新引擎,旨在为全球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更有价值的治疗选择;为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弘扬创造力的平台。泰励团队立足于合成化学探索新的分子空间的能力,综合对生物靶点特别是蛋白磷酸酶的独特科学洞见和丰富的药物设计经验,致力于针对肿瘤的自主创新药物研发和核心知识产权的创造, 已建立起一条高价值的新颖抗肿瘤分子管线,目前有7个小分子在研项目同时推进,包括一个针对激素驱动肿瘤的处于临床二期研究的孕激素受体抑制剂,一个处于中美IND 双报的用以解决靶向治疗实体瘤的耐药性问题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张彦涛博士是国际药厂在中国研发和张江药谷的先行者, 早在2000年就率先引导了礼来制药与中国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发合作,并负责组建管理礼来在大中华区域的整体新药研发及合作及自主研发中心。他有着丰富的科研管理和商业拓展经验 ,主持过多个治疗领域新药项目的开发,对肿瘤,糖尿病,抑郁等领域的药物化学及临床前代谢毒理成药性质的研究理解深入,是礼来研发管线管理委员会的长期成员。任职礼来期间,他领导建立了多个技术创新平台,所设计的多项制药工艺被成功地应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是业界公认的CMC和绿色化学专家。他在新药研发,化学合成, 金属催化,制药制剂新技术,工艺和产品设计,及绿色化学等领域发表了60余篇文章和专著,获得26个国际专利授权。

张博士因对新药研发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礼来制药最高荣誉董事局主席奖及普度大学杰出校友奖。他担任过中美健康领域产业领导层组织百华协会(BayHelix Group)的董事会主席(2010-11),国际有机化学年报副主编,中研院(台湾)自然科学研究会讲座学者,上海浦东科协新药研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个院校的兼职教授和投资机构顾问,及第三界全球有机合成和化学制药工艺研发峰会的轮值主席。他现任美国化学协会“有机工艺研发”(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和 “药学前沿” (Pharmaceutical Fronts, Elsevier)杂志编委;美国普度大学新药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以及上海张江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委员。


马建国 院士

报告题目:药物的盐型和晶型的筛选

专家简介

马建国博士现为维亚生物集团的子公司朗华制药有限公司CEO。

他在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1988)和硕士(1991)学位,然后赴蒙特利尔(University of Montreal)大学攻读有机合成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有机合成化学家Stephen Hanessian 教授,博士期间建立了不对称合成方法并完成了复杂天然化合物Bafilomycin A1的全合成工作。然后到哈佛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的有机合成化学家Yoshito Kishi教授 (最复杂小分子药物艾日布林的发明人)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合成了含有多达18个单糖的多糖化合物。之后,马建国博士进入制药工业界, 在美国波士顿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Sepracor/Sunovion等公司从事的创新药的研发工作。2012年回国后先后担任上市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Asymchem)的研发副总裁,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和主管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学板块(原料药和制剂)业务的副总裁。

马建国博士有多年的创新药的研发经验, 经历了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领导团队自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开始, 把创新药物推到了临床前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是在开发新型中枢神经药物(治疗忧郁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Raf/MEK 双重激酶抑制剂和抗体-药物偶联体,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有比较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解决了这些新药研发项目中的许多挑战性的问题。马建国博士对于药物化学和药物的ADME (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毒理成药性质的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马建国博士又有许多年的工艺化学研发经历, 对cGMP和EHS法规, 中外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注册法规和申报,ICH指导原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经验, 带领团队支持了许多创新药公司从临床前,IND申报,临床阶段,NDA的申报到商业化生产的工作。

马建国博士也是绿色化学专家, 建立了多个绿色化学技术平台例如连续性反应技术,酶催化技术, 用于金属催化的配体和催化剂的筛选平台等, 并把这些技术应用于API 或药物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中。

马建国博士带领团队进行了上百个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发,工艺优化, 技术转移, 工艺验证, 放大生产。马建国博士从事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业务多年, 对这个业务有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马建国博士也有运营整个公司和一个大的业务板块 (研发,生产,质量,市场开发)的经验, 负责战略制定,经营目标设定, 建立管理流程和激励措施, 绩效考核,多次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业务板块, 有丰富的团队建设和商务拓展能力。


陈荣业 教授

报告题目:药物的盐型和晶型的筛选

专家简介:

马建国博士现为维亚生物集团的子公司朗华制药有限公司CEO。

他在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1988)和硕士(1991)学位,然后赴蒙特利尔(University of Montreal)大学攻读有机合成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有机合成化学家Stephen Hanessian 教授,博士期间建立了不对称合成方法并完成了复杂天然化合物Bafilomycin A1的全合成工作。然后到哈佛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的有机合成化学家Yoshito Kishi教授 (最复杂小分子药物艾日布林的发明人)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合成了含有多达18个单糖的多糖化合物。之后,马建国博士进入制药工业界, 在美国波士顿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Sepracor/Sunovion等公司从事的创新药的研发工作。2012年回国后先后担任上市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Asymchem)的研发副总裁,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和主管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学板块(原料药和制剂)业务的副总裁。

马建国博士有多年的创新药的研发经验, 经历了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领导团队自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开始, 把创新药物推到了临床前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是在开发新型中枢神经药物(治疗忧郁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Raf/MEK 双重激酶抑制剂和抗体-药物偶联体,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有比较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解决了这些新药研发项目中的许多挑战性的问题。马建国博士对于药物化学和药物的ADME (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毒理成药性质的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马建国博士又有许多年的工艺化学研发经历, 对cGMP和EHS法规, 中外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注册法规和申报,ICH指导原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经验, 带领团队支持了许多创新药公司从临床前,IND申报,临床阶段,NDA的申报到商业化生产的工作。

马建国博士也是绿色化学专家, 建立了多个绿色化学技术平台例如连续性反应技术,酶催化技术, 用于金属催化的配体和催化剂的筛选平台等, 并把这些技术应用于API 或药物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中。

马建国博士带领团队进行了上百个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发,工艺优化, 技术转移, 工艺验证, 放大生产。马建国博士从事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业务多年, 对这个业务有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马建国博士也有运营整个公司和一个大的业务板块 (研发,生产,质量,市场开发)的经验, 负责战略制定,经营目标设定, 建立管理流程和激励措施, 绩效考核,多次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业务板块, 有丰富的团队建设和商务拓展能力。


唐远旺  经理

报告题目:PCM结晶成像及粒度监测系统等在线监测设备在药物工艺开发过程中的实践应用

专家简介:

唐远旺,现任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和服务经理,2006年北京化工大学硕士毕业,具有十五年以上的仪器分析行业技术和服务经验。

曾担任多家仪器公司的技术主管和技术经理职务。

多年来主要从事药物晶型研究及结晶工艺的在线监测等相关工作。在药物多晶型转变、晶型控制、在线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王亚军 教授

报告题目:他汀类药物绿色生物制造

专家简介:

王亚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执行院长。2004年3月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

长期从事生物催化、酶工程、发酵工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973”项目子课题3项,企业重大横向项目2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授权专利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人才项目。


沈光明  总经理

报告题目:“金融+经营”双轮驱动——助力医药行业发展的招行之道

专家简介

沈光明总经理,目前就职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医药健康战略客户部。

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拥有16年公司金融服务经验。

本次论坛沈光明总经理将带大家了解“金融+经营”双轮驱动——助力医药行业发展的招行之道。


雷继峰  总经理

报告题目:膜控缓释制剂包衣工艺及控制

专家简介

雷继峰,上海安必生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和CEO;化学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中国区2015-2016年度主席。

1988年至1999年历任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工程技术部经理,生产运营总监;2000年至2003年任法国赛诺菲(杭州)制药公司工厂总监;2003年至2006年任葛兰素史克(天津)制药公司工厂总监。

2007创办上海安必生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至今,其30多年的制药经历涵盖了制药工程和生产、药品工艺开发和优化、制药工厂管理和制剂研发公司的创建和经营。其创立的上海安必生制药技术公司在过去13年已为石药、齐鲁、复星、华润、百洋等十余家国内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和WHO研发和申报了五十余个制剂产品(ANDA)。

安必生公司于2015年成为在美国市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目前拥有5个ANDA批文;安必生公司于2018年成为在中国市场药品上市持有人(MAH),是国内首家药品研发公司成为中国市场的MAH,已持有的五个药品批文,孟鲁司特纳咀嚼片和普通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洛地平缓释片等均是国内首个按新的注册分类获批的仿制药。

雷继峰曾担任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认证中心的GMP讲师,二十余次为国家药监局GMP认证检查员的提供培训,参与了我国2010版GMP的修订工作并担任2010版GMP三个技术指南编写小组的组长;雷继峰还是北京大学国际制药工程硕士项目(IPEM)和亦弘商学院的授课老师,是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 )口服固体制剂(OSD)、质量源于设计(QBD)和工艺验证(PV)三门课程的授权培训师(Qualified Trainer)。


陈文芝  总监

报告题目:疑难分析方法问题研究和案例讨论

专家简介

陈文芝现为南京百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分析总监。

陈文芝,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分析系,从事药品质量研究工作十余年,先后在上海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和南京百泽医药工作,现主要负责分析实验室和团队管理、质量体系建立、原料药和制剂的项目相关方法开发和质量研究、对外分析技术转移、项目申报和现场核查等工作,带领的分析团队已完成多个新药仿制药项目的申报,解决了外部委托的多个方法开发或质量研究的疑难问题。


张瑞  博士

报告题目:PAT理解结晶机理加快过程开发及优化

专家简介

张瑞博士,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技术专家。

张瑞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曾是中山大学副研究员,发表SCI论文近10篇,加入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后担任技术专家,一直致力于结晶技术、过程分析技术(PAT)在晶体、颗粒与液滴等体系中的应用,对结晶过程中成核、生长、出油等关键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有着很强的结晶背景,同时在结晶过程开发及优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授权专利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人才项目。


舒理建 总监

报告题目:化工安全仪表系统与功能安全

专家简介

舒理建,男,正高级工程师,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应急管理专家。现任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EHS监管部资深总监,九三学社东阳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1989年7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分析专业,长期从事药品研发、合成工艺研究、工艺安全研究、产业化研究、工程设计和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9个,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项,获得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优秀社员等荣誉称号。


王健  研究员

报告题目:智能制造和连续制造助推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简介

王健,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系统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和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外审专家,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包材与辅料监督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世界临床药物》等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为黏膜给药与新型吸入给药制剂。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上海市科委多项专项课题研究;作为执笔人参与完成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研究课题4项。申请中国专利15项,获得专利授权7项;发表论文近50余篇,其中SCI收载6篇。参与编写和翻译专著3部。


瞿海斌 教授

报告题目:制药工业如何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

专家简介

瞿海斌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程)主任。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药物分析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常务理事;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应用药学》编委。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第八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97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2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1)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D)及制药过程分析技术(PAT);2)制药过程模型化及优化;3)中药质量控制;4)制药工业大数据分析;5)PAT/QbD在抗体制备中应用。


李敏 博士

报告题目:基因毒杂质的挑战与控制策略——从ICH指导纲领到实际操作层面

专家简介

李敏博士,华海药业副总裁,分析领域首席科学家。

李敏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1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同年赴伊利诺大学药物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合成。1995年加入罗氏公司的诊断试剂研发部担任首席科学家,从事小分子与大分子加合物化学的研究。从1998至2014的16年中,李博士分别在美国默克公司、先灵葆雅/默克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从事药物分析、药物稳定性与降解机理的研究、以及药物生产中产生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解决、并支持新药申报等方面的工作。从2014年9月起李博士担任华海药业副总经理(副总裁),指导整个公司范围内的药物分析研发,并建立了高等分析技术中心(CEMAT,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将华海的分析研发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李博士在多个跨国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研发领域内跨学科的科研工作,他熟悉药物开发的整个过程,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以及质谱学均有建树,在相应的国际领先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绝大部分为第一或通讯作者;专利或专利申请近20件。

李敏博士尤其在药物降解化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2012年他出版了专著,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gradation(由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出版),该书收到了同行的广泛好评,被世界上500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该书的中文版也在2019年出版。李博士曾担任SAPA 2003-2004年度会长,现担任美国药典化学药专家委员会2015–2020年度委员。

演讲摘要 :三年多前发生的沙坦类药物亚硝胺基因毒性杂质事件,到2019年下半年在雷尼替丁等药物中也发现了亚硝胺杂质,反映了原有的基因毒性评估策略还存在缺陷,以及工业界和监管部门对亚硝胺基因毒性杂质的认知有一个发展和提升过程。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产生对整个制药工业和药政监管部门都是一个挑战。本次讲座将就基因毒杂质的历史和现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包括对各国监管部门的应对策略进行解读,并对雷尼替丁等药物中产生亚硝胺杂质的机理,结合文献资料,谈一些本人的认知,以及就如何防范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风险评估

1)理论分析有否产生基毒杂质的可能性(包括工艺与降解杂质)

2)产生基毒杂质可能性的大小

3)中间体、试剂、溶剂本身是否有警示结构,以及它们在反应中形成基因毒杂质的可能性

4)中间体、试剂、溶剂的工艺与降解杂质是否有警示结构,以及它们在反应中形成基因毒杂质的可能性

5)风险评估的工具(ICH Q9中的FMEA、MECA或其他科学合理的方法)

控制策略:

1)避免高风险的反应、试剂、溶剂等

2)避免在工艺后期步骤采用一锅法,尤其是可能含有基毒或潜在基毒杂质的步骤

3)基毒杂质产生的源头、走向、去除率(加标实验)

毒理学评估:

1)基因毒杂质的结构特性和致毒的分子机理

2)计算机软件评估(In Silico Evaluation)

3)文献数据,包括M7 Addendum,CPDB (TD50)(该数据库已经整合到了其他数据库内),IARC Classification,ECHA数据库等等

分析方法:

1)早期排查:限度方法与定量方法

2)根据限度,开发合适的基毒检测方法a.HPLC、GC、LC-MS、LC-MS/MS,GC-MS,GC-MS/MS(直接进样与顶空),离子色谱等分析方法开发中的难点探讨:衍生法、质谱方法开发与优化(离子化效率的提高、抗本底干扰能力的提升等等)、各种方法的优劣、假阳性与假阴性。


张福利  研究员

报告题目:化学研究的最高境界——站在分子水平思考问题

专家简介

张福利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药工艺优化与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贴专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药学进展、世界临床药物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副主编。

主要从事药物重大品种工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发表论文66篇,申请发明专利141件,授权72件,获新药证书4本,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陈再新  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的改良型新药的研发

专家简介

陈再新,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产业教授。

2000年,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2年2月,在德国亚琛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于德国著名教授——Dieter Enders。2002年2月至2002年12月,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Steacie分子科学所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

2003年至2006年,在江苏亚邦药物研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技术总监;200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亚邦药业集团下的亚邦医药研究院任院长;2020年10月至今,在江苏百奥信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兼总裁。

先后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领军人才、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并先后被聘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行业认证专家,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产业教授,常州市药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持研发的新药及仿制药品种50余个,产生的经济效益超100亿人民币,包括国内首批上市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药及片剂。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3项,已授权近3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的科技项目10余项。


刘全 总经理

报告题目:微反应器技术(MRT)和过程分析技术(PAT)助力原料药和制剂连续制造

专家简介

刘全,埃纷德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4月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现任德国Ehrfeld Microtechnik GmbH中国分公司埃纷德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至2010年,任职美国ThermoFisher公司,先后担任PAT应用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2010至2016年,就职于拜耳公司,从事MRT和MRT的工业化应用开发和技术推广,期间成功开发了多个具有重要经济和技术效益的工业化项目,其中历时3年开发出的国内首套万吨级、全自动连续化微反应工业化项目于将在间歇釜中需要100多个小时的反应在微反应器中3分钟完成,收率提高20%,持液体积缩小为传统工艺的1/700,产量扩大2倍;

2017年1月,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埃菲德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18年5月,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合作成立“流动化学技术联合实验室”。


倪国伟  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工业酶与工业微生物设计技术重构化学分子生产方式的创新平台

专家简介

倪国伟,博士,寰酶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山东寰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本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就读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化学-酶催化技术平台负责人。

先后负责21项化学-酶催化项目的相关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申请相关专利20件,已授权11件,持续专注于重大手性药物品种的化学-酶法绿色创新工艺路线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为解决医药化工产业问题,提供创新性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同时积极致力于酶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实践与推广。


宁加彬  副总工

报告题目:连续流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应用进展

专家简介

宁加彬,山东微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工艺研发部 / 副总工程师。

本硕就读于青岛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连续有机合成。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微化工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参与编写《微通道反应系统通用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申请多项连续流领域相关专利。

曾任职于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连续流相关工艺研发,精细化学品微通道中试及工业化放大工作;曾任职于海利尔药业集团,从事农药领域小分子化合物连续合成工艺开发相关工作。

现任职于山东微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连续流项目开发,工艺验证,连续化技术应用推广与指导,中试验证及工业化放大,担任工艺开发负责人,开发一系列硝化、丁基锂、加成、氧化等危险工艺工业化项目,对连续化工业化放大有多年的项目开发经验。


【组织形式

1.会议形式

由于疫情影响等不确定因素,本次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因会议场地有限,现场参会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

2.参会方式

本次会议秉承前几届会议“众筹、自助、简朴、实用”的办会精神,采用以下两种参会方式:

A:线下参会,报名费400元/人(包含听课费、资料费和餐费)。

B:线上参会,报名费100元/人(包含听课费、资料费),但不保证参会前收到报告集。


【联系方式】

论坛会务组联系人:

徐良金:18930778162

杨丽娜:18521361362

会议赞助联系人:

刘春凤:18717939169

chunfengliu@163.com



【一正科技简介

深圳市一正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荷兰Chemtrix公司(微通道反应器)、英国AM公司连续多级搅拌反应器、英国Autichem催化加氢系统、Creaflow连续流光化学反应器、瑞典Spinchem公司等在中国区的独家代理商和技术服务商,为广大高校和企业提供连续合成、在线萃取、连续结晶、在线过滤干燥、在线分析等整套连续工艺解决方案。


公司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成立微通道连续流化学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连续流工艺在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制药行业、能源材料、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合作实验室可以为客户的传统间歇釜式工艺在连续流工艺上的转变提供工艺验证、连续流工艺开发工作,促进制药及精细化工企业由传统间歇工艺向绿色、安全、快速、经济的连续工艺转变。


公司与荷兰Chemtrix B.V.在浙江台州、江苏南京合作组建了连续流微通道工业化应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业化技术中心”),旨在打造集连续流微通道工艺开发、中试试验、工业化验证、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流微通道应用技术服务中心,以为广大生物医药企业、化工类企业提供专业、完善的智能化连续流工艺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及一流的技术服务方案。


公司网址:www.e-zheng.com

联系电话:0755-83549661

产品热线:400-0755-403